激光粒度仪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几点
2025年01月20日 09:36
来源:德国新帕泰克有限公司
以下是对激光粒度仪影响因素的详细描述:
1. 仪器相关因素
- 仪器校准: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校准至关重要,包括光学基准、测量重复性、外界条件影响、测量相对误差以及仪器分辨力等方面。例如,光学窗口需保持光洁无划痕,测试前要检查其内外表面;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标准偏差等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- 光路对中:激光束的焦点应准确通过光电探测阵列的圆心,且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偏移。目前常用的两维对中系统可能存在不稳定、空转间隙大等问题,若光路本身异常,对中系统还可能出现误判断,导致机械传动组件损坏。
- 遮光度选择:遮光度是指样品颗粒对激光造成衰减的比例,其选择合适与否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。遮光比过大,颗粒浓度过高易发生二次散射,使测量误差增大;遮光比过低,样品中颗粒数太少,测试结果代表性差甚至可能无效,一般遮光率的范围在10±5之间。
- 激光光源:通常选用2mW激光器,功率过小会导致散射光能量低,灵敏度降低。气体光源波长短,稳定性优于固体光源。此外,检测器的发展也会影响对小粒子的检测,如检测器从圆形到半圆形再到扇形的发展阶段,就是为了提高对小粒子的检测能力。
2. 样品相关因素
- 粉体溶液浓度:以蒸馏水作分散介质时,粉体试样浓度较小时,所测粒径较小、粒度分布范围窄;浓度较大时,因复散射及颗粒团聚,所测粒径偏大、粒度分布范围宽,但浓度过小会产生较大的取样及测量随机误差,所以样品遮光度一般仪器10%-15%为宜。
- 分散介质:应根据粉末粗细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,如水、水+甘油、乙醇、乙醇+水等。粉末较粗时可选用水或水加甘油作分散介质,粉末较细时可选用乙醇或乙醇加水作分散介质,乙醇的浸润作用更强,更易使颗粒充分分散。
- 分散剂种类及浓度: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分散剂,粉体在水中带电,加入同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可阻碍表面吸附,达到分散目的。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粉体分散效果不同,需比较确定最佳分散剂。同时,分散剂浓度过高会导致溶液絮凝,影响测定结果。
- 分散时间:在一定时间段内,分散时间越长,测试效果越好,但也要考虑样品破碎的情况。
- 粉体试样溶液温度:温度升高有利于颗粒分散,温度降低则颗粒易团聚。但试验温度不宜过高,因35℃以上粒度减小的趋势已不明显,且粒度仪不适宜在高温下运行,一般粉体试样溶液的温度宜保持在20~35℃范围内。
3. 环境因素
- 温度变化: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样品池内的液体粘度、颗粒的布朗运动等,进而影响测量结果。例如,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液体膨胀,使颗粒间的距离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光的散射和衍射。
- 湿度影响:高湿度环境可能使样品吸湿,导致颗粒团聚或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,影响其分散状态和测量结果。此外,湿度还可能影响仪器的光学部件和电子元件的性能,降低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
- 电源电压波动:电源电压的不稳定会导致仪器的工作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,影响激光光源的稳定性和探测器的灵敏度,从而使测量结果产生偏差。
4. 操作与维护因素
- 背景扣除:背景是激光透过样品池及纯净介质后在探测器上形成的固定光信号,需在粒度测试时扣除,以消除样品散射光以外的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若背景不良,如样品池粘附颗粒或结雾、介质不干净、激光器老化等,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。
- 仪器清洁与保养:定期清洁和维护仪器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。例如,样品流动池需要定期清洗,若清洗间隔过长或方法不当,会导致样品残留、污染等问题,影响后续测试的准确性。同时,仪器的其他部件如镜头、探测器等也需要保持清洁,避免灰尘、油污等污染物的附着。
免责声明
-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(非化工仪器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